人呢,去哪儿了?
数字化转型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产业格局。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深度应用,企业运营模式发生了深刻变革——用工精简了、成本降低了、效率提升了、质量优化了。当传统的人力密集型作业逐步让位于智能化、自动化生产,人们不禁发出“人呢,去哪儿了”的疑问。今天,让我们了解烟草行业部分单位数字化转型的探索实践,看看人究竟去哪儿了~
成品卷烟供应链上的“无人革命”
成品卷烟无人出库作业场景。
走进安徽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阜阳卷烟厂物流分中心成品发货月台,曾经调度员的指令声、扫码工人的身影、传递的纸质单据已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智能算法的静默感应、设备精准运转、卷烟有序装卸。高效运转的月台为何显得格外“安静”?
答案就在“有感月台”智慧物流项目。这里正上演成品卷烟供应链上的“无人革命”。订单系统生成瞬间,智能调度即自动匹配承运车辆,提前协同月台资源。货车抵达指定位置,月台摄像机瞬间“有感”,自动识别订单并启动出库扫码设备。成品卷烟流转间,高精度设备自动完成身份校验与出库,全程无人干预。货车离厂后,“在途跟踪”瞬间启动,实时监控运输状态。抵达目的地,电子围栏与智能签收技术自动完成到货确认,形成完整闭环的无人化供应链。
这一项目带来了显著成效:成品出库环节由原2班各2人减少到1名保管员即可完成成品出库作业,车辆调度由以前2人减少到1人,纸质跟单和手工扫码2个岗位取消用人,车辆响应与作业衔接时间压缩90%以上,出库效率跃升30%,自动化杜绝了人为差错,数据完整可溯,人力、时间、耗材成本持续降低。
(徐四海供稿)
全维度重构现代物流体系
技术升级后的全自动分拣系统、储分一体系统和数字孪生系统。
为更好适应卷烟消费市场需求结构的快速变化,加快推进物流工艺设备和系统更新迭代,近年来,广东省广州市烟草专卖局(公司)物流配送中心积极践行行业物流一体化、绿色化、智慧化发展要求,通过实施“适度自动化筑基、高度信息化赋能、全面智能化领航”的技术跃迁工程,实现现代物流体系全维度重构。
本次技术升级,物流配送中心新建设4条额定分拣效率为25000条/小时的“标细中短”全自动分拣线和3条额定分拣效率为5000条/小时的全品规半自动分拣线,总设计分拣能力提升了50%,减少分拣作业人员约60人、节省外包费用700余万元,切实实现数智驱动、提质增效。
拆除原有部分高架库存储货架,在有限空间布局40个倍速链通道、2个巷道15层双深多层穿梭车,构筑定制化、高可靠的储分一体系统,最多可缓存10680件卷烟,采用“预动式”件烟补货技术,快速响应大中品规件烟补货需求,大幅提升仓库运行效率。
配备具有对生产、运行过程进行预测能力的L3级别数字孪生系统,将储分业务一网统管、一览无遗,融合人工智能,实现数字平台和工艺设备的虚实互动、辅助决策和持续优化,为物流核心业务运行管控提供数据支持。
(冯晓晴 黄振中 陈俊杰供稿)
“冷清”的高架库盘点现场
无人机正在进行高架库盘点作业。
曾经,江苏省盐城市烟草专卖局(公司)卷烟物流配送中心高架库的盘点是个“大难题”,需要4名熟练员工耗时约16小时人工点数、纸笔记录、反复核对。这种方式劳动强度大、易出错,严重挤占有效作业时间。如今,高架库盘点现场则显得有些“冷清”,这源于深刻的数字化转型。
为解决痛点难点,他们针对高架库盘点方式进行了数字化、智能化升级:
实现无人机自动化盘点。通过部署物联网硬件,集成堆垛机、无人机库内盘点和二维码图像识别,利用AI图像识别与卷积神经网络技术,实现快速准确盘点。
构建数据互通与库存纠错体系。新建盘点软件系统,集成现有WMS与行业调控系统数据,实现自动化立体仓库卷烟库存的动态管理,填补自动化盘点空缺,大幅缩减盘点时间和人力。
建立标准化管理机制。结合工作实际,制定库存盘点标准化文件,优化二维码管理流程,完善作业指导书和安全规程,实现制度化、标准化、流程化。
这一系列举措带来了显著成效:最直观的变化是盘点环节所需人员从4人减至1人,人力投入减少75%;盘点耗时从16小时大幅缩短至约4小时。更深层次的成效在于管理质效的全面提升:无人机盘点系统杜绝了人为计数差错,盘点准确率为100%;数据实时上传云端,为精准决策提供了即时、可靠的依据。同时,显著降低了人工成本、时间成本及潜在纠错成本,实现了降本增效。
(武宏盛供稿)
无人送货车智能配送 开启降本增效“加速度”
无人驾驶配送车将卷烟送达商铺指定位置,零售户现场签收卷烟。
今年以来,安徽省合肥市烟草专卖局(公司)物流中心深入贯彻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数字化转型为重要引擎,率先开展卷烟无人车智能配送,开启降本增效“加速度”。
研发“车柜分离式”智能装备体系,上装货柜采用多格口设计,单车可设计36个格口,并可提前装货与整车车体快速组合,实现“甩柜”高效作业。以物流中心为中心,精准划定周边区域、雪茄烟同城调拨以及电子烟同城配送三大特色应用场景,持续优化配送格局。借助智能平台实时获取订单数据,装载作业完毕后,通过高精度导航实现商铺定点停靠,采用“人脸识别+动态取件码”双重验证机制,构建安全便捷交付闭环。
相比传统燃油送货车,实施无人送货车智能配送,据有效测算,单车一年可节约人力成本35万元,节约燃油1.2万元左右,有效释放人力资源,节约燃油能耗,加快智慧、绿色转型升级。
(刘飞龙供稿)
烟田“新伙计” 效率杠杠滴
烟农正在利用无人机运送烟叶。
7月的湖北省来凤县,群山环抱的烟田里翻涌着绿浪。在大河镇马家坝村的烟叶基地,满载50公斤烟叶的无人机掠过潺潺溪流,稳稳降落在对岸公路的运输车上。
“以前雇人挑70亩烟,光工钱就得5000多元,现在无人机3天全运完。”烟农李碧云抹去额头汗珠,望着田垄上忙碌的两名工人,眼里的焦虑被笑意取代。
来凤县作为湖北省重要的烟叶产区,常年面临“年轻人外出务工多、季节性用工缺口大”的困境。以70亩烤烟种植为例,仅移栽和采收环节就需临时用工30余人,而全镇熟练工人平均年龄已达58岁。
“最让人头疼的是采收季,要是遇上连绵阴雨,烟叶没及时处理,一年的辛苦就全白费了。”说起曾经的遭遇,李碧云仍心有余悸。她试过按斤计酬,工人只挑近田的烟叶,远处烟叶时常因延误受损;按天计费,工人效率又大打折扣,怎么都不合算。
为解决烟叶采收期“用工缺、运输难”问题,近年来,来凤县烟草专卖局(营销部)通过建设一批机械化设施、培训一批操作能手、鼓励购置一批无人机等措施实现机械化或无人机运送生产资料或烟叶,有效化解用工难题。
今年,在大河烟站负责人彭鹏的建议下,李碧云斥资购入载重100公斤的农业无人机。借助新设备,原本繁重的运输环节变得轻松高效。李碧云算了一笔账:以往运输一炕鲜烟叶大概用工5名,使用无人机,仅需2名工人即可操作,用工成本大幅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