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代遥:在轰鸣机台间擦亮青春底色

2025-09-13
1次阅读

在江苏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淮阴卷烟厂卷包车间,提起青年操作工杨代遥,同事们的评价高度一致:踏实、肯干、技术硬。自2019年入职以来,杨代遥循着清晰的成长轨迹稳步前行——从预备操作工起步,成长为包装机主挡车工,再到包装机组长,每一步都走得扎实。今年,他在江苏中烟青年技能竞赛中获得特等奖,获评“青年技术能手”。

“一次故障就是一次学习机会”

2019年8月,刚走进卷包车间的杨代遥,面对轰鸣运转的设备,既怀着对新岗位的好奇,也有几分无从下手的茫然。这份茫然,在系统学习与实践打磨中逐渐消散。

2020年7月,他通过考核成为卷接PT70机台的预备操作工,跟着卷接操作技师汪宪刚学习。汪师傅非常严谨认真,不仅细致讲解操作流程,更对细节要求十分严格。“工具乱放,停机保养就会耽误时间”——师傅的这句叮嘱,杨代遥一直记在心里。也是从这时起,他慢慢领悟到:让设备平稳运转,光靠技术熟练度不够,更需要一份“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心,每一个操作细节都不能马虎。

10月,为提升青年员工综合能力,厂里安排大家进行多岗位锻炼,杨代遥开始跟随包装操作技师徐敏峰学习包装GDX2机型操作。徐师傅特别注重“实战效率”,时常提醒他“动作要快、判断要准”。在高强度的实操训练中,杨代遥的操作愈发熟练,反应速度也显著提升,逐渐跟上了高速生产的节奏,完成了从“新手”到“熟手”的蜕变。

2021年12月,杨代遥迎来新的挑战——接触更复杂的高速FX2包装机,此次带教的是经验丰富的高级工陈曦。陈师傅的教学方法很特别,他从基础保养、部件拆装教起,设备出故障时,总是先让杨代遥独立尝试处理,发现问题再当场指正,让杨代遥在“试错—改正”中积累经验,这种方式使杨代遥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迅速提升。在师傅的指导下,杨代遥还养成了记“故障笔记”的习惯,详细记录每次遇到的故障现象、处理步骤。“一次故障就是一次学习机会”,这句话渐渐成了杨代遥挂在嘴边的口头禅。

“不能让设备因沟通不畅多停一分钟”

2023年8月,凭借过硬的技术本领,杨代遥通过考试晋升为包装机主挡车工。身份转变的背后,是责任的升级:以前是“跟着师傅学、跟着流程干”,现在要对整条生产线的稳定运行负责。“能不能扛住这份责任?”这成为他给自己的第一个考题。

刚调任19号FX2机组主挡时,他常遇到不熟悉的故障。每当维修师傅处理完,他总会追着问清故障根源、维修思路,然后把这些内容补充到自己的“故障小题库”里,一有空就翻看复盘。久而久之,他处理故障的速度越来越快,机组运行的稳定性也大幅提升。这段经历让他明白:“会开机器”只是基础,“能开好机器、能保障机器稳定”才是关键。主挡就要时刻盯着设备参数、盯着材料供给、盯着产品质量,容不得半点松懈。

2024年,因表现突出,杨代遥被任命为包装组长,管理范围从“一台设备”扩展到“整个组的人员调度与生产统筹”,责任更重了。杨代遥说,那段时间他的压力很大,生怕因自己考虑不周影响生产。为尽快进入角色,他养成了“早来晚走”的习惯。每天提前到岗,逐个机台检查设备状态、核对生产计划;下班后再梳理当天的生产情况,复盘问题、规划次日工作。只要机组出问题,或是年轻操作工遇到难题,他总是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帮忙。“只要我在,就不能让设备因沟通不畅多停一分钟”,这是他对自己的要求,也是对团队的承诺。

作为组长,他不仅自己技术过硬,还愿意把经验分享给身边人。他常鼓励同事:“多问、多练、别怕错。”他还主动把自己的故障笔记拿出来交流,手把手教大家处理常见问题。“我当年也是新手,全靠师傅们手把手教,现在轮到我帮大家了。”朴实的话语里,藏着他对“传帮带”的理解。

“学会了在高压下保持冷静”

今年5月,杨代遥参加江苏中烟青年技能竞赛,55名技术能手同台竞技,比拼的不仅是操作精度、速度,更是心理素质与临场应变能力。这是他第一次参加如此高水平的竞赛,既期待证明自己,也难免有些紧张。

“比赛考的是真功夫,每一个动作都要规范到极致,每一个细节都不能出错。”杨代遥说。备赛期间,他把业余时间几乎都用在了训练上,反复练习设备拆装,打磨每一个细节。

竞赛当天,开场的紧张让他手速稍慢,但他很快想起平时处理设备故障的经验——“越急越容易出错,稳下来才能解决问题”。他深吸一口气,按照平时训练的节奏稳步操作,最终顺利完成所有考核项目,拿下竞赛第二名。赛后复盘时,他说:“最大的收获不是名次,而是学会了在高压下保持冷静。就像平时工作中遇到突发故障一样,慌没用,只有沉下心来分析问题,才能稳稳当当地解决问题。”

从刚进车间时的“技术小白”到独当一面的技术能手,杨代遥的每一步成长靠的都是肯学、肯干、肯钻研。他用日复一日的坚守,诠释着什么是“工匠精神”。

“我不是最聪明的人,但我愿意学、愿意问、愿意坚持。机器越摸越熟,心里就越有底;活儿越干越细,人就越踏实。”杨代遥的话朴实而有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