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下无愧于时代的亮眼答卷
前些天,我与同事们共同观看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以下简称“纪念大会”)。那天的天安门广场上,雄狮列阵,气势如虹;战鹰呼啸,振翅长空。当“东风-61”“巨浪-3”等大国重器出现在眼前,当无人作战群震撼登场,我不禁心潮澎湃。最令人动容的,是那些平均年龄超过90岁的抗战老兵。他们满脸皱纹,却目光如炬;他们身躯佝偻,却军姿标准。当这些曾经用血肉之躯捍卫民族尊严的老兵,与现代化武器装备同框时,仿佛完成了一场跨越80年的精神对话。
历史承载过去,也启迪未来。作为新时代的见证者和建设者,作为一名宣传工作者,如何传承抗战精神,如何在平凡岗位上践行使命,是我思考最多的问题。
我的“战场”不在烽火一线,而在字里行间。
在日常工作中,我常常深入基层,采访一线员工。他们中有的在偏远山区送货,无论严寒酷暑从未间断;有的精益求精,在技术岗位上不断创新突破;有的热心公益,长期帮扶困难零售户。这些平凡岗位上的坚守与奉献,何尝不是理想信念在和平年代的生动诠释呢?
我曾经采访过一位在行业工作了三十多年的老同志,他说:“我们这代人,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事迹,就是脚踏实地把本职工作做好。”朴实的话语背后,是对责任的担当。这种在平凡岗位上铸就的不平凡,与抗战老兵的奉献精神本质上是相通的。
宣传工作看似平凡,却关系着企业形象的树立、正能量的传播、文化的建设。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承载着沉甸甸的责任。
在报道基层先进典型时,我力求真实客观。他们或许没有轰轰烈烈的壮举,但日复一日的坚持和奉献,同样值得被记录、被看见。
有一次,为了采写烟技员服务烟农的专题报道,我跟随一位烟技员深入山区烟田。那几天,烈日炙烤着大地,我看到他蹲在烟田里,手把手教老烟农识别烟叶病害,看到他顶着烈日为烟农演示科学施肥的方法,更目睹他在暴雨来临前,帮着烟农抢收烟叶,浑身沾满了泥巴却毫不在意。
这些扎根基层的烟技员,用脚步丈量着每一寸烟田,用专业知识守护着烟农的收成。他们或许没有惊天动地的事迹,却用日复一日的坚守与付出诠释着责任。这些默默奉献的身影,让我更加明确了自己的责任——用手中的笔,记录下这些平凡而闪光的故事,让更多的人看到一线职工的奉献与担当。
纪念大会已经结束,但精神长存心间。那些银发老兵的身影,那些铿锵有力的步伐,那些现代化武器装备的雄姿,都化作前进的动力,激励我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砥砺前行。
最近,每当我准备在电脑屏幕前“爬格子”,眼前总会浮现出抗日老兵行军礼的画面。那颤抖的手势、坚定的目光,仿佛在告诉我,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使命,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
作为新时代的宣传工作者,我将继续用手中的笔,记录行业发展的点点滴滴,传播基层动人的故事,弘扬正能量,凝聚奋进力量。我的工作很小,就像大海中的一滴水。无数滴水汇聚,便形成了推动企业发展的磅礴力量。我相信,只要我们在自己的岗位上发光发热,就能共同谱写动人的篇章。
烽火连天的岁月已经远去,抗战精神永远闪耀着时代的光芒。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会接过历史的接力棒,用属于自己的方式,写下无愧于时代的亮眼答卷。
作者单位:重庆涪陵区局(分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