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通“出行堵点” 打造“产业亮点”

2025-09-12
1次阅读

广东省海丰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驻公平镇帮扶干部黄卫群还记得几年前第一次走进公平镇五联村时的场景:400米长的土路在雨季化作“泥浆路”,村民张锦辉蹲在田埂边挠头,脚边堆着因道路泥泞无法及时运出销售的凤梨。

而今,当硬化道路贯通山坳,太阳能路灯照亮归途,文化广场响起孩子们的笑声,山间果园结出致富的果实,在公平镇,村民的致富图景正以生动的模样铺展开来。

从“雨天愁”到“货车忙”

“以前下雨天,果子烂在地里卖不掉,现在大车直接开到地头,价钱好还不愁销路!”张锦辉的话,道出了基础设施升级带来的改变。

2023年春天,黄卫群在走访中发现,五联村这条400米长的泥土路,晴天尘土飞扬,雨天泥泞难行,不仅影响村民出行,更让农产品运输成了“老大难”。

这场改变始于一场“硬核”施工。海丰县局(分公司)向上级申请投入专项资金,对道路进行全路段硬化改造,保留原有水渠的同时,将路面拓宽至3米。如今,这条“产业路”不仅让村民告别“出门一身泥”,更成为农产品外运的“黄金通道”,运输水果的冷链车与货车往来穿梭。村民们算过一笔账:道路修通后,运输成本降低40%,仅此一项,户均年节约成本超8000元。

这些改变,正如村民们说的:“以前是‘要致富先修路’,现在是‘修好路真致富’!”

更令人欣喜的是,海丰县局(分公司)在帮扶工作中全力推动基础设施系统升级:2017年,申请资金建设老年活动中心、漫水桥等工程项目;2018年,投入帮扶资金援建洋西坑引水工程、赤坭村文化室等工程项目;2019年,援建赤坭村文化广场、环村道路硬化工程、危桥重建等工程项目;2020年,投入资金用于赤坭村路灯亮化工程,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村民生活更加多姿多彩……

从“种什么”到“卖得好”

日前,在赤坭村果园里,58岁的洪来炳正忙着采摘红心番石榴。他是附近小有名气的种植能手。“烟草局帮我们对接了电商平台,果子还没熟,订单就来了!”他指着手机上不断跳动的订单信息,脸上洋溢着笑容——过去虽种植优质番石榴、柚子、凤梨、柠檬,却因销路窄、附加值低难增收,如今这一困境已被打破。

海丰县局(分公司)通过“三步走”策略助力公平镇产业升级:强化技术赋能,已开展“送技下乡”生态种植培训十余场,引导村民引进红心番石榴、三红蜜柚、金钻凤梨等优质品种;抓实渠道破局,组建直播服务队,对接商超、电商平台,让农产品“触网”销售,助力畅通农产品“进城路”;推动品牌升级,实施“直播平台+主播达人+特色产品”模式,打造红心番石榴、优质番薯等“明星产品”,带动销售公平牛肉脯、腊肠、西坑绿茶等农特产品。

同时,针对尚未形成特色品牌的农产品,海丰县局(分公司)多次与政府相关部门、村委会、现代农业企业等协调,帮助做好直播销售,邀请村干部、农户来到直播间为“大粒森”、鱼丸、咸茶等产品“代言”。

如今,公平镇各个乡村已从“种什么卖什么”转向“市场需要什么种什么”。海丰烟草以“数字乡村”建设为契机,推动农产品溯源系统、电商直播基地落地,帮助小农户对接大市场,真正实现“种得好、卖得俏、收益高”。

从“帮扶队”到“自家人”

“张奶奶,我们来看您啦!”每到节假日前夕,海丰县局(分公司)“善美先锋”志愿服务队总会出现在孤寡老人张炳娇家。打扫庭院、检查电路、陪老人聊天,这些平常举动让老人动容:“多亏了你们,你们比亲人还亲。”

开展环境整治志愿服务活动,帮助清理河道、平整道路;深入田间,在花生抢收、荔枝采摘季等提供农技帮扶;进行暖心慰问,为留守儿童、五保户建立“一对一”帮扶档案,累计送去超8万元生活物资;每年植树节,与村民一起开展义务植树,累计栽种2000余株紫薇树、香樟树,打造出3公里长的“绿美廊道”……3年来,志愿服务队已成为田间地头最暖心的风景。

五联村文化广场“振兴墙”上展示着帮扶成果:道路硬化率100%,特色种植面积突破800亩、带动村民人均年增收40%……海丰烟草用心用情助力公平镇走出了“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路子。这条“振兴路”上,有硬化道路的坚实,有品牌农业的甜蜜,更有志愿服务的温暖。

在村民代表大会上,种植户陈学宜感慨地说:“现在,产业‘造血’,帮扶人员‘教方法带路子’,日子越过越有奔头!”这或许是助力乡村振兴的生动注脚——当企业责任与乡村需求同频共振,当现代理念与传统乡土深度融合,广袤的乡村大地必将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海丰烟草为赤泥村投入的基础设施路灯及修好的水泥路夜景。

海丰烟草工作人员开展帮扶直播工作。

海丰烟草志愿者开展助农帮扶活动。

海丰烟草志愿者帮助农民采摘番石榴。